【编者按】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除夕过后,龙年龘龘而来。


龙是民族图腾,是家国记忆,如今再逢甲辰龙年,“龙的传人”们也有别样的年味儿。人们或回到故乡跟亲人团聚,或出门旅行一直在路上。


旧俗新礼,都是传统中国的人情风貌;天南海北,看见年味儿里的发展变迁。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新京报评论部特别推出《龙年说年味儿》系列文章,以个人视角感知数字时代的传统中国,从生活细节体会龙年年味儿。


▲越发便捷的交通,为游子回乡提供了更多便利。作者供图


立春好几日了,黄土高原边缘的小镇上,积雪却还未完全消化。


晌午时分,不远处山间的积雪还反着光,偶尔刮起来的春风还没来得及转换身份,从山间溜过来的时候依旧带着些许冷冽,刮得人脸蛋子生疼。巷子两侧的鼻涕虫小朋友们正跟阳光较劲,大人们在屋里屋外忙碌着准备吃食。


把一年没唠的话唠一唠


“砰!”鞭炮的爆裂声打破了巷子里的宁静。


不远处,绑着大红花的头车走在前头,车轮辗过鞭炮留下的痕迹,后车身影也隐约可见,接亲车队从镇子街道缓缓开进了巷子。


这时候,主家的亲戚纷纷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在主事人的安排下,有人赶忙张罗婚车队伍的停靠、有人负责铺红毯供新娘踩、剩下的人则热情欢迎新人和未来的亲家们。


年关下的西北村镇相当忙碌,各家出嫁女儿的出嫁女儿,给儿子娶媳妇的娶媳妇,给盖了新房的人家“恭喜”的“恭喜”。一年到头的大小喜事,大都集中在了这几天,亲友们也珍惜这难得的团聚日子。


以往,这些喜事倒是可以在告别农忙的几个月里错开时间办。但现在人们不用被束缚在那几亩黄土地上“扒光阴”了,随着外出讨生活的人多了,过年就成了一个集中办喜事的时间段。年节期间,一些人比较多的村镇几乎天天都有喜事发生,居住于此的长者们也来来往往,穿梭于不同的人家吃席畅聊。


这几年,随着交通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外出讨生活的亲戚朋友住得越来越远了。县城、市里、省会城市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有的离得远的,可能也就一年才能见到一回。


也因此,趁着年节下外出讨生活的人有些空闲,一定要把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放在一起断一断,“姐妹们”也要把没唠的话唠一唠。


热炕头上搓肉丸子


市场经济刚起步的年代,小镇上的很多人在馆子里是待不起客的。那会儿谁家要是下一顿馆子,就算是吃顿好的了,也是可以说上好几天的谈资。


不过,随着很多人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现在馆子里待客不再是啥稀罕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反而开始怀念这些“老讲究”了,不论是嫁娶还是其他喜事,不少人还是要在家里热闹一番。


亲戚朋友当然也趁着这难得的机会聚在一起。有时候,提前十来天,就有人开始从远处回来,住在主家家里忙上忙下。


年关时节的西北天气还相当冷。这时候,主人家把热炕烧上,许久不见的老人们坐在炕头聊聊天: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哪儿的大学、谁家今年又盖了好房子、谁家今年日子有所好转等等,都是老人们讨论的内容。


壮年的男人们忙碌着在院子里帮忙宰牛、剥羊、剔肉,女人们则在屋里炸油香、搓丸子、捞馓子,年轻的男孩和姑娘们则在旁边打下手,家里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对农村家庭来说,这种大事涉及方方面面的细节,如果在家里办,热闹之余,一些礼节性的内容也要做得更到位些:哪些人要专门上门去请,哪些人只需电话邀请,宰牛要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都有讲究。


关于这些礼节性的内容,不同的地方差别不小,很多时候,相邻的两个县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当然,行政区域也不是唯一的划分因素。


这时候,就凸显出了主事人的重要性。这段时间,除了事主家,村庄或者家族里的主事人也是最忙碌的人之一。如果同时有好几家办事,那今天这家、明天那家,都等着让主事人拿个主意。而哪些礼法要讲究,哪些礼法过时了,也都算在主事人“统筹”的范畴里。


对于在家办喜事的人们而言,这些细微的老讲究相当重要,如果做不好,可能就会惹得一些人不太高兴。当然,随着观念的不断嬗变,不少老讲究也在年轻人中间逐渐失去了根基。现在,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聚在一起,基本上也就是图个热闹。


渐进式“断亲”,年轻人新选择


这几年,随着不少亲戚家喜事的越发集中,过年期间的人情往来同样越发集中。尤其是对不少年轻人而言,结婚后组建了独立的家庭,就得承担相应的人情往来,此时,随礼的礼金就变成了不小的负担。


再加上,这几年不少人的钱包鼓了起来,所以在参加这些喜事时,难免有挑头的,会把随礼的金额“哄抬”起来,有时候出现的攀比现象也为不少人所诟病。对一些刚刚工作的小两口而言,如果亲戚比较多,面临的随礼压力确实不小。


而由于年轻人现实中在观念层面与老人所存在的代际差异,这几年,一些人家里关于随礼的矛盾也不算少。不过,随着类似现象这两年在互联网上被逐渐热议,现实中,一个新的变化也正在慢慢出现。


听家里人讲,这两年,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小两口开始选择“断亲”。年节期间亲戚朋友喜事多的时候,一些关系稍微远点的,能不去也就尽量不去了。


前几日我和爱人回老家后,也和家里老人商量:一些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亲戚,如果能只随一次礼,就尽量选择只随一次;如果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联系的亲戚,也就尽量不去掺和了。


这种渐进式的“断亲”,是身边不少年轻人面对现实复杂的人情世故所做出的新选择。


除了这些出现的新事物之外,时下的过年期间,更多的人还是注重这个团圆时刻的积极意义:希望能够借此时刻多陪陪家里的老人,多和许久不见的儿时玩伴在田埂边走走,聊聊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而与这些逐渐发生的新变化相比,在这个镶嵌于黄土高原边缘的小镇上,人们显然倍加珍惜过年时刻,也更加享受这份难得的烟火气。


春天的脚步渐渐地近了,黄土高原边沿小镇上的阳光也不再那么弱了。这几日,一些地方的积雪正在不经意间悄然融化,而后滋养着这片土地。对长久生活在这里的人而言,年节过后,一年忙碌而又红火的日子又要开始了。


撰稿/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王言虎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