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图/IC photo


当90后、00后有了经济收入,从收压岁钱的孩子变成“大人”,会不会为发压岁钱感到焦虑?今年春节,一些年轻人着手“整顿”压岁钱,与同辈亲戚约定取消互发压岁钱或者降低压岁钱金额,提倡人情交往新风尚。


近日,话题#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冲上热搜。随着压岁钱金额的增长,不少年轻人真切地感受到人情负担——自己当孩子时压岁钱只有一两百元,而现在给孩子的压岁钱动辄大几百、上千元,如果大家族里孩子多,过年光是压岁钱就会让钱包瞬间瘪下去。


压岁钱作为亲缘的纽带,寄托着长辈对于晚辈的祝福和期望。从教育下一代的层面来说,压岁钱不仅能让孩子获得一份过年的惊喜,还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传承节俭、朴素等美好家风。


当压岁钱无节制增长,无疑将削弱其情感意义和教育价值。一方面,人情压力替代真挚情感,收入不丰的年轻人为准备压岁钱倍感心累;另一方面,收到大额压岁钱的孩子可能会向同龄人炫耀、攀比,甚至形成过度消费的不良习惯。


这代年轻人不仅不愿意被亲缘关系“绑架”,更不愿意为人情债消耗自己。他们“整顿”压岁钱不仅表达了“活出自我”的生活态度,更有着对真挚情感的维护和渴望。


传统观念里,压岁钱“有去有回”——发压岁钱的一方即便一时没有孩子,但以后也会有,这笔“投资”终究能收回。可是,如今的年轻一代生活方式丰富多元,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人生,更不愿意把压岁钱当成亲戚之间的“人情交易”。


通过控制压岁钱金额,亲情关系得以“轻装上阵”。发出压岁钱的一方不必惦记着这笔付出何时能回收,收到压岁钱的一方也不再承受难以言说的人情债。非直系的同辈亲戚约定不给对方孩子压岁钱,减少人情羁绊,也让亲缘更加健康自在。


有人认为,收入增加了,压岁钱自然水涨船高。可是,压岁钱不该是经济收入的“内卷”。在广东不少地方,维持着派发“利是”的传统,大人给孩子的红包只有5元、10元,尽到心意即可。这种做法既尊重了传统,也契合了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


其实,与其讲究红包的厚度,不如在红包上认真写上给孩子的祝福、寄语。年轻人平时都在各自城市打拼,春节是不少亲戚见面的唯一机会。与其“打肿脸充胖子”,不如以真挚的交流和分享,弥补日常联系的缺失,让远方的亲人不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压岁钱的传统需要维系,压岁钱的价值意义更应当被珍惜。一些年轻人大刀阔斧地“整顿”压岁钱,并非摈弃传统,而是为了维护亲缘和亲情的本义。通过“整顿”压岁钱,让人情交往清清爽爽、亲情关系和和睦睦,春节的团聚也得以留住温暖和纯真。


撰稿 / 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