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官手记:做一个收藏家,用声音留住记忆

 

北京的春天到了,逛公园、串胡同的人也多了起来。人人都在“赏春”,“体验官”想玩儿点不一样的。如果闭上眼睛,该怎么去感受春天呢?我们找到了声音收集艺术家秦思源,跟他一起去寻找北京春天的声音。

 

秦思源长着一张外国面孔,说话却带着浓厚的北京腔,作为一名中英混血儿,他在北京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收集好玩有趣的声音,是他工作的日常。录音机、拾音枪和耳机,是秦思源收集声音的“三件套”,专业又轻便,能捕捉到很多细小的声音。

 

我们和秦思源约在杨梅竹斜街,这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在附近一个公园里,秦思源让我试着用他的“录音三件套”去收集声音。戴上监听耳机,我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混杂着几声麻雀的欢叫,春天的图景在我脑海中徐徐展现。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我们记录下了不少声音:胡同里的自行车声、糖葫芦的叫卖声、枝头的麻雀声、吹拂杨柳的风声、杂货铺门前的手艺声、小孩放学归来的嬉闹声、沐浴春光时的翻书声、公园小溪的流水声、戏水游玩的鸭子声……

 

该怎么去形容这种感受呢?声音,仿佛打开了人与世界交流的另一个通道。当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被一个个地放大并收集起来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深度对话。透过声音,我深深记住了这个北京春天的午后。


在秦思源看来,声音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如果那些不为人知的声音无人记录,就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人知道它曾经存在过,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去年,秦思源的声音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里面保留着鸽哨、吆喝等近乎消失的老北京声音。他说,自己一直在坚持收集声音,这其实也是一项抢救工作。

 

秦思源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日常,这也提醒着我,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常常习惯于用眼睛看,却忽略了用耳朵听,一声虫鸣,或是一次敲击,都可能藏着出乎意料的精彩。

 

北京的春天不长,请用心聆听!

 

新京报记者 陈璐 景如月 李欣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