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店村的教室里座无虚席,捧着手机学习“引流”“吸粉”“客户裂变”“微信营销技巧”的不是网红,而是平谷区的桃农。

 

7月至10月,北京平谷大桃进入成熟采摘期,4亿斤精鲜桃供应首都及全国市场。近年来,从“一锅端”卖给批发商,到果品分级通过电商销至全国,桃农的钱包鼓了起来,平谷大桃的“互联网+”之路正越走越宽。

 

2019年,电商销售大桃带动农民增收1.23亿元。今年,电商销售渠道避免了疫情影响,总量约5000万斤的上市早桃销售顺畅,大桃价格不降反升,其中线上销售价格同比增长20%。


8月19日,平谷区刘家店镇,北京绿谷汇德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直播村民将桃装箱的过程。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果农追着讲师学习电商卖桃

 

“大家的微信昵称后面一定要加上手机号,方便客户联系我们。我们要积极请亲朋好友帮咱们转发朋友圈,扩大影响力……”手把手教桃农的是新农人讲师团团长王丹,她从2017年起进行公益电商培训,一干就坚持到现在。“我们讲师团成员都是电商卖桃的受益者,愿意把电商技能推广给所有的老乡。”

 

王丹记得第一次上课时,她准备了整整8个小时,从售卖方法到售后服务,她将自己的心得全都写进了PPT。但上课时王丹才发现,果农对于电商几乎“一无所知”,很多人甚至连手机都不会用。“学生们”都是平均年龄接近60岁的桃农,谁也没有认识到“电商”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把桃种好吃了,“酒香不怕巷子深”。

 

然而过去,好桃子往往卖不上好价格:客商来收桃相互压价,桃农完全没有定价权和议价权,只能“靠人家赏”。

 

为了让果农感受到电商“威力”,王丹掰着手指给大家算了笔账:桃子走大车卖给批发商,每斤3元,“顶天”4元,1000斤最多卖到4000元。如果按照果品分级进行网络销售,“一级桃”一箱7斤能卖到100元,光是300斤“一级桃”就能卖到4000元。

 

“现场算账后,很多桃农发出了惊呼。”王丹说,以往果农和消费者之间隔着中间商,现在通过网络“牵线”,果农可以将精品大桃直接卖给消费者,中间商赚不了差价,所有实惠都落在了果农身上。短短几个月,110位果农通过手机电商渠道售出15.4万斤大桃,增收89万元。2018年,王丹与讲师团的伙伴们共上了300场培训课,培训果农8000余人。“电商管了大用了!”桃农兴奋地告诉王丹。

 

王丹对学员张大姐的印象很深。2018年,眼见着其他果农都“触网”了,张大姐不为所动。到了丰收期,邻居家的大桃走网络渠道销售一空,反而从她那儿进货来卖。“张大姐有点受刺激,这才开始耐心学习。最初她的朋友圈只有9个好友,如今达到200个,张大姐也成了网红桃农。”

 

最开始,王丹授课要追着桃农跑,如今,讲师们被桃农追着跑。


8月19日,平谷区刘家店镇,北京绿谷汇德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村民将大桃打包装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今年日快递大桃最高达5万单

 

“平谷大桃是平谷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现有大桃面积22万亩,分布在111个大桃生产专业村,10万桃农从事大桃种植生产。我们拥有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谈起大桃,平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彦奇如数家珍。

 

平谷区商务局局长杨河清介绍,2018年,平谷区推进“互联网+大桃”工程。目前,平谷大桃主要销售渠道以批发商采买、电商营销、实体商超为主。2019年,电商销售大桃带动农民增收1.23亿元。今年,区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电商培训。

 

为了方便农民邮寄,村里引进顺丰、京东、EMS等公司参与大桃配送,快递揽收点实现大桃产区全覆盖。“物流企业形成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快递费用,让利于民,目前共为桃农节省快递费用2100多万元。”杨河清说。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京采买的批发商有所减少,但由于走上了“互联网+”的道路,平谷大桃销售并没有受到影响。杨河清说,平谷大桃自6月中旬开始成熟上市,截至8月15日,大桃总销量约2.3亿斤,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高。

 

“今年快递单量上涨幅度较大,日快递大桃最高达5万单,近几年电商培训成果日益显现。”杨河清说。截至8月15日,顺丰、京东、邮政共快递大桃1849万斤。

 

目前,平谷区正在研究编制《平谷区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从科研体系、生产植护体系、销售营销体系、产业组织体系、服务改革和产业治理等六个板块提升,实现大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低收入桃农加入合作社收入翻番

 

北京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小院里,飘着浓醇的桃香。树阴下,62岁的岳清贵正在慢条斯理地叠纸盒,一个个漂亮的大桃被装进纸盒,成为高端礼品。

 

岳清贵以往也是桃农,由于突发脑梗,他曾经在2001年和2007年动手术植入支架。男主人逐渐失去劳动力让一家人陷入困顿,赚钱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落在了张桂英的肩头。“除了基本生活费,老岳买药治病每月也得花五六百元,那时候日子过得又苦又累。”张桂英说。

 

2009年,“80后”平谷姑娘岳巧云开起了合作社,开展科学施肥咨询、技术指导、大桃储存、收购、批发、销售等工作,带着方圆几个村的200多户桃农共同致富。村里的低收入户,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因残致贫。对于这些人,岳巧云“送岗位”,安排他们在合作社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

 

北店村16户低收入桃农加入合作社,年收入增加了2万多元。岳清贵不能干重体力活儿,靠着折纸盒每月能赚3000元。60岁的张桂英固肥、摘桃、套装,无论干什么活儿都利利索索。如今,两口子每月收入达到6000多元,这是之前他们大半年的收入总和。

 

对于因病、年老体衰等原因经营果树出现困难干脆撂荒的家庭,岳巧云从他们手里把土地流转过来,每年给予固定的流转费,土地由合作社经营,吸引低收入户到合作社就业,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渠道。

 

记者了解到,平谷区实施“大桃专业村+合作社+桃农”组团销售模式,从全区合作社中精选60家推荐社,建立了大桃专业村和合作社结对机制。合作社稳定收购结对村大桃,收购量不低于该村总销量10%。同时,还培养10家规模更大、力量更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家合作社至少“订单化”服务30家以上种植户,实现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协作记者 李凯祥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