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列入重点工作。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独家获悉,经过一年的推进,全市中小学、七大交通枢纽、1014家药店已建立监测哨点,以起到疫情“吹哨”的作用。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如何提高传染病监测能力成为外界关切点。去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及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的概念。

 

具体表述为,在口岸、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车站、学校等场所建设完善监测哨点。构建覆盖全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整合各类医药服务信息,实现病例和症状监测信息实时汇集,开展系统化分析并具备预警功能。

 

北京市卫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这一概念意味着传染病监测点不再局限于医疗体系内部,而是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面防控。

 

“监测点怎么发挥作用?举例来说,一个学校有很多孩子因为同一原因而生病请假,或者某地区的药店有很多人购买感冒、降热药品,这些信息反馈到平台中,可以为传染病的监测提供线索。”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推进,目前,北京全市中小学、7大交通枢纽和1014家药店建立了监测哨点。

 

基层的监测防病能力建设也写入议程。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底前,北京应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北京已完成2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建设。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北京还将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尤其是村一级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提高防病能力。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