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兽医说,“猪坚强”已进入了生命的晚期。


2021年5月10日,@建川博物馆聚落发布微博称:2008年从地震废墟中来到博物馆的“猪坚强”目前进入生命晚期。



建川博物馆在官方微博中写道:“猪坚强”从地震废墟中来到博物馆,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游客前来看望它。其实,大家关注的并非只是一只猪,而是关于那段共同记忆的缅怀深思。它是一个奇迹,生命的奇迹。它是一个符号,坚强的符号。它没有在36天暗无天日的废墟中弃生,而是坚强活过14年,实现了一只猪的天赋之年。


“猪坚强”:汶川地震后的生命奇迹


“猪坚强”原是四川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农民万兴明饲养的一只家猪,汶川大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36天后被救出,创造生命奇迹,被称为“猪坚强”。现居住在建川博物馆“猪坚强之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震颤,山崩地裂。万老汉夫妇从断壁残垣的山中转移到城里。36天后,他们返回团山村。救援的士兵掀开水泥板,废墟之下竟躺着一头吭哧喘气的活猪。


万老汉也感到不可思议,“以为地震那天它就够呛了,命真大。”


万老汉说。他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过草根、谷糠和山上的黄泥巴,知道万不得已时,木炭可以充饥。吃木炭,喝雨水,在第36天被人发现时,气息尚存的“猪坚强”,体重从300多斤剩到100多斤。


或许大灾之下,人类才愈感孤独无助,进而产生怜悯之情,浓烈而任性。“猪坚强”的故事翻山越岭,迅速在碎裂的震区传播。


“猪坚强”成地震博物馆唯一“活文物”


樊建川,这个以开办博物馆为乐事的四川人,在大地震的第二天,就带领团队到灾区收集物品,筹建地震博物馆。


地震一个月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宣布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开馆。他搜集的5万多件“文物”包罗万象,有学生的书包铅笔、飞行员的飞行日记、解放军的冲锋舟、抗震时首长用过的军用地图、范跑跑的眼镜、“背妻情义男”吴加芳的摩托车……


“猪坚强”成了地震博物馆唯一的“活文物”。馆长樊建川给它取了一对名字:小名“36娃儿”,大名“猪坚强”。


图片来源: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


樊建川曾在2017年发文表示,“当时,这只猪的市价约一千元,我给了三千八百元,另,又给主人一万元慰问金。当时,我认为这只猪活不下来,主观上想,饿了36天的猪,受了苦,不能宰杀他了,死了把他埋了。没想到,灌米汤把他救活了。没想到,它居然活到了今天,而且还有生机。”


“当时并无把握猪能活下来,初衷是想帮一下猪的老主人。现在能怎么办呢?养它快十年了,花费也很巨大,它不死我们就得养着。”樊建川说,如今只能顺其自然。


更多的人表现出了宽容和理解。有网友表示:“它也算大地震的见证了,它能够好好活着,就感觉生命总是会有希望和奇迹的。‘猪坚强’起到最好的作用在于,在地震时那些愁云惨雾的新闻轰炸中,它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这一次,“猪坚强”恐怕情况不太好


2021年5月1日,樊建川在本人微博发布了一段视频,并配文称:“猪坚强”的情况很糟了。


“前腿已经站不起来,能勉强吃点东西,躺着不怎么动。”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等到“猪坚强”去世后,将有专业团队把它做成生物标本,随后继续在博物馆展出。↓↓↓

“猪坚强”身体糟糕已无法站立 博物馆:去世后将制成生物标本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2019年,新京报也曾探访过“猪坚强”的状况,建川博物馆用1.38万元,将这头猪买下饲养在馆中。每日有专人带它散步并喂食保健品。视频中,它体形消瘦,躺在地上。↓↓↓


“猪坚强”已经走不动了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猪坚强”之家。受访者供图


建川博物馆官网显示,目前建川博物馆已建成开放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其他系列等主题32座场馆。


博物馆副馆长何新勇表示,“猪坚强之家”位于地震系列展馆的中心区域,位于文创街的C位。“我们会一直养,让它高高兴兴地活到去世。”


网友为“猪坚强”加油:挺过5·12


樊建川曾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猪坚强”值得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诠释和想象,“对我来说,它只是5万份藏品中的一件,对于经历汶川大地震的人来说,它是大家的共同记忆,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存在,跟可乐男孩、骑摩托车背亡妻的丈夫一样,是励志典型。作为与人相依为命的家畜,面对灾难人类挺了过来,家畜被人救了出来,拥有了传奇经历,我觉得如果它代表了某种精神,也是人类的精神。”


正如樊建川所说,“猪坚强”代表的精神也正被这个世界所温暖,有众多网友为“猪坚强”加油,希望能够挺过今年5·12。



图集│和“猪坚强”在一起的那些年


图片来源:建川博物馆聚落



来源:@建川博物馆聚落、@樊建川、新京报往期报道


编辑 常江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