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亮相。发布前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冬奥制服装备设计主创,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她向记者讲述了制服装备设计的细节。

 

2021年10月18日,冬奥组委会,冬奥制服装备设计主创,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介绍设计完成的冬奥制服。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选择中国山水画因为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典型象征

 

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分为三种,分别是工作人员服装、技术官员服装与志愿者服装,冬奥会制服在满足区分人群、保暖抗寒等特定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是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贺阳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视觉来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体现了冬奥会赛时的自然景观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山水画是对祖国壮丽山河与美好自然景观的再现,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典型象征。寄情山水,象征着君子人格的高洁品质,是中国人民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贺阳说。

 

冬奥制服设计首先要传达举办国的文化特征并与往届制服有所区别

 

根据设计要求,制服使用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时山形作为主要视觉元素,制服上衣的灰色水墨意象,也源自于北京冬奥色彩中的“长城灰”,“长城灰”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色彩系统延展而来,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连续性与价值,由这样一种兼具奥运遗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色彩,连接了北京夏奥与冬奥,通过志愿者的穿着,体现双奥之城的风采。

 

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制服中的“霞光红”,来源北京冬奥色彩系统,“霞光红”取自北京冬季初升的太阳与霞光,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体现了奥运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的工作热情与奉献精神。黑白灰与红相配色,有北京冬季白雪冰封中点缀柿红色的色彩意向,美好、吉祥。黑与红也曾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服制色彩,是最高等级的礼仪色彩,表达了中国作为衣冠大国所具有的礼仪与文明。 


2021年10月18日,冬奥组委会,冬奥制服装备设计主创,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介绍设计完成的冬奥制服。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志愿者制服中的“天霁蓝” 来源北京冬奥色彩系统,是中国传统陶瓷珍品霁蓝釉的颜色,发色沉稳、具有宝石般光泽。蓝色是冰雪运动的色彩,活泼生动,十分适合具有青春活力的志愿者。

 

“瑞雪白” 同样来源北京冬奥色彩系统,是制服的调和色,象征着在白雪覆盖下的世界纯净高洁。“瑞雪兆丰年”的吉语,也契合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时间——春节。

 

“冬奥制服设计首先要传达举办国的文化特征并与往届制服有所区别。”贺阳介绍,第二要考虑时尚与功能兼具。要保证视觉元素在制服上得到完美体现,每个人穿着都能大方得体。同时制服应该具有独特性,醒目、易识别,避免淹没在色彩繁杂的环境之中。

 

就设计而言,冬奥制服是典型的命题设计,款式、色彩、材质、纹样、工艺等都有特定的要求与选择的范围。款式和面料要有基本的功能性,材质和工艺要保证具有轻便、保暖的功能,纹样与色彩必须使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核心图形与标准色彩,确保制服与北京冬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一致性。

 

采用图案定位设计,能保证设计的完美和独特,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加工的难度

 

贺阳介绍,相似的图形不同的颜色,是制服区分不同身份人群、又保证视觉同一性的基本手段。

 

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以不同的山水位置和颜色变化来区分,庄重、大气;志愿者服装既有山水的图形,也放大了核心图形中的长城元素,对角线的动态构图,形成持续流动、跳跃、进取向上的视觉意象。“长城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长城能唤起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共鸣。”贺阳说。

 

在工艺方面,制服图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保持图形的完整性与穿着功能有效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在稳重与动感中取得平衡是制服设计的关键。

 

另外,裤子和上衣下摆色彩一致,在视觉上形成腿部拉长的完美效果,起到修饰和美化人体比例的作用。版型的功能性兼顾时尚与流行,使得制服版型满足不同体型特征人群的穿着需要,具有普适性,也更加美观。制服的图案制作,采用图案定位设计,能保证设计的完美和独特,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加工的难度。

 

“参与制服设计是专业实践也是学习精进的过程,冬奥制服作为重大国家形象设计项目,涉及各方需求,又有极高的政治要求。”贺阳说,对于设计师来说坚持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平衡各方需求的过程中追求完美,保持文化自信,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完满统一在具体的制服设计实践之中。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影记者 王飞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