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知网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的公告》。图片来自微信公号“CNKI知网”


6月12日零点,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中国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中国知网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布的《知网个人查重服务常见问题》,也就用户最关切的方面做了详细解释,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3次免费、个人查重按1.5元/千字的标准收费等。

5月13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之后,这是其首次公布整改举措。国家层面出手后,知网这一次的快速响应和态度转变也在意料之中。不过从舆论的反馈看,公众对这样的整改措施却并不怎么买账。对知网而言,提供个人查重服务不过是尽到分内之责,公众对其“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的期待也远不止于此。

学位论文查重的费用是受市场供求规律支配的,往往从每年2月开始一路水涨船高,又在过了5月集中答辩期后逐渐回落至平价水平。今年的学生为了能顺利毕业都破费不少,大家论文查完了,平台和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以后,在淡季伊始宣布“免费”“降价”,多少有些避重就轻之嫌。

此外,就公告里提到的“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如果去深究一下电商查重产业链多数用的哪里的接口、垄断高价又是如何形成的,知网的第一条整改举措被批“缺乏诚意”“店大欺客”也不算委屈。

自我标榜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知网,依靠在学术资源的集纳、获取、交互、评价等方面积累的绝对优势,短时间内确实不可取代。高校也好,作者也罢,以往都是抱怨两句出出气,回来该用还是得用,这也是知网一贯强硬的底气。

长期以来,知网都在以一种“借鸡生蛋”的模式实现暴利营收——对提供优质内容的作者仅付微薄的稿酬(甚至无偿收录了不少未经授权的文献),却对高校、科研机构及个人用户收取高昂的订阅、下载费用。

根据同方公司公布的财报,知网2021年营收近13亿元,毛利率高达53.35%。一个不生产知识的平台竟能获得如此巨额的利润显然不合逻辑。知网既被立案调查,说明有些行为已经涉嫌触碰法律的红线。

但是,这种“借鸡生蛋”的模式注定不能长久。随着公众的权利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作者正投身于反学术垄断的实践中。近年来开放获取(OA)模式在国际学术界发展势头强劲,这一模式因致力于打破商业出版商对信息的垄断、建立一种新的学术与信息交流机制而广受好评。国内学术期刊也在通过网站、公众号提供更多获取文献资源的路径,虽然目前规模和影响尚小,但也开了个好头。

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知网对个人开放查重、遏黑市问题只是第一步,后面应有更多整改措施,以回应公众对于“知识基础工程”在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知识信息的长期保存等方面的角色期待。

不过,知识的公共性与平台扩张和垄断的商业逻辑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这也是知网一再回避用户、作者诸多合理诉求的根源。想要达成真正能让用户满意的整改,必然会碰触既得利益的蛋糕;若没有一点“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魄力,知网恐怕很难解决根源性的矛盾。

当然,公众也不能完全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商业平台的“自省、自查与自改”之上,国家在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层面也应该有更高的话语权和更多引领性的作为。话说回来,借知网整改,如果能最终建设一个兼顾公共性与公益性、尊重创作者与产权的知识存储与获取平台,长远来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撰稿 / 公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