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京报记者从全国人大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多部法律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这一方面,着眼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专利法,新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供需对接和专利实施。修改著作权法,完善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等规定,为“创新大国”护航。修改种子法,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完善侵权赔偿制度。

 

同时,修订我国科技领域的基本法——科学技术进步法,新增基础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监督管理4章,将党和国家的创新论断和创新战略固化为法律规定。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等,开展科普法执法检查并将修改科普法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等,实现立法和监督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衔接。

 

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为解决好农业农村承担的三大历史性任务提供法治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以各地之“多元”激发奔涌活力,以中国之“一体”形成综合效能。

 

我国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为解决好农业农村承担的三大历史性任务,即保障好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好农村生态屏障安全、传承好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深入了解法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的报告等,围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实施盐碱化耕地改良情况等进行专题调研。

 

我国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提供宪法依据。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在监督、代表等工作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完善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2018年,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完善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

 

2019年,制定资源税法,修订森林法,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多维度、多层次融入立法。

 

2020年,制定长江保护法、生物安全法,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持续推动生态环保法律制度集成创新。2021年,制定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草原法,标志着我国主要污染物防治法律制定修改工作全面完成。2022年,制定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护佑母亲河安澜……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钉钉子”精神连续5年开展10部生态环保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执法检查,进行5次专题询问,栗战书委员长6次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10次带队赴地方检查,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人大贡献。

 

制定外商投资法,全面确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全国人大介绍,在这方面,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全面确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依据。一揽子修改建筑法、消防法、电子签名法等,完成相关法律的衔接。

 

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在法治轨道上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制定期货和衍生品法,修改反垄断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事强制执行法、关税法等税收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正在进行中,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聚焦“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目标,结合市场主体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题,开展统计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外商投资法执法检查,结合审议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等,围绕进一步发挥海外侨胞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专题调研。

 

加快民生领域立法,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民生领域立法,运用法治方式推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编撰民法典,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完善分配制度,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历史性地实现个税制度由分类税制向综合税制的转变。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修改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推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着眼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法律援助法,为社会公平正义撑腰;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完善促进男女平等顶层设计;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每一个“少年的你”。

 

立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制定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快推进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公共卫生法治建设驶入整体重构、全面升级的“加速道”。

 

在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方面,听取审议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决算,结合审议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守好百姓“钱袋子”。

 

同时,全国人大连续5年审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综合报告,亮出国有资产“明白账”“放心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高等教育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等,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等,围绕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进行专题调研,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