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如何理解并践行志愿精神、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如何面对困难?3月3日,新京报党委第五支部“大手拉小手共创先锋岗”媒介素养知识进校园活动在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启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新时代雷锋精神在新闻报道中的呈现”。活动中,新京报第五支部党员、一线资深记者带领学生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获得者、北京工业大学志愿者高文彬。在高文彬看来,奉献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帮助他人所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这种获得感是无可替代的,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高年级部的学生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学校供图


现场连线,听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讲述志愿服务故事

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在纪念日到来之前,各个学校陆续开展学雷锋活动。如何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新时代雷锋精神如何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活动中,新京报记者从抗疫中的“逆行者”、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北京冬奥会中的大学生志愿者等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讲起,带领孩子们理解“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并初步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报道要素等知识。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这些新闻人物,拓宽认知视野,新京报记者现场视频连线高文彬,在线采访他的志愿服务经历。此前,在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时,高文彬曾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如今,他已加入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支教,继续志愿服务工作,延续志愿精神。

学生们在线采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获得者高文彬。 学校供图

高文彬告诉学生们,他很荣幸在大学期间有机会现场亲眼见证我国冰雪运动、冰雪事业的强盛。虽然在北京冬奥会做志愿服务期间很辛苦,但回想起来都是甜的。他回忆道,当时每天早晨7点就要坐上大巴,从驻地到北京冬奥村路程将近一小时,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才回到驻地。根据计步器,每天要走两万到三万步,“回到驻地脚都麻了”。他说,当时每天一躺到床上就能睡着,第二天听到闹铃醒来时,满脑子都是“我是谁,我在哪里”。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这段经历非常充实有意义。他告诉同学们,当时每名服务冬奥会的志愿者都是带着一种信念坚持下来,这种信念就是“面对来自各国的人们,大家要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形象呈现给世界。”

谈到当下新疆支教的经历,高文彬表示,这对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是一个传承,“我正值青春,年华尚好,要通过服务祖国西部的机会,增长下见识和能力。”

帮助他人会锻炼个人能力并收获感动

为什么要做志愿服务?做志愿者遇到困难怎么办?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紧张吗?在和高文彬视频连线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高文彬一一解答。

北京冬奥会期间,高文彬在国家体育场参与志愿服务。 资料图

“大家提到志愿者,想到的第一个词是奉献,但志愿者不止是奉献。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项奉献他人、实现自我的工作,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价值的追求。简单说,我相信大家一定也深有所感的是,当我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其实这就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高文彬说道。

高文彬在连线中告诉同学们,做志愿者不仅能锻炼个人能力,还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他在北京工业大学时做过很多次志愿服务,小到去帮助自闭症的孩子,陪伴社区的爷爷奶奶,大到服务北京冬奥会、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等,在做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了解了自闭症这类特殊人群,也在鸟巢现场观看了宏大又浪漫的冬奥会开幕式,甚至也帮助过许多有名的世界冠军。这些经历锻炼了他沟通、工作的能力,也让他收获了许多感动。这都是作为志愿者的收获,也是他主动做志愿者的原因。

2022年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48人荣获“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其中有志愿者5人,高文彬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获奖代表上台接受表彰。连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高文彬仍难掩激动之情。他记得当时见到总书记时因为紧张,有一句话一直在心里没有说,“我当时特别想说‘总书记您交代的任务,我们都完成了!’”说到这里,孩子们响起了阵阵掌声。

此次活动是新京报组织的“大手拉小手 共创先锋岗”媒介素养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为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由新京报管理层、资深编辑、一线记者组建成的宣讲团队,深入北京市中小学讲解媒介素养知识。宣讲团队成员均为优秀党员、积极分子,活动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由浅入深的三维目标,以提高学生对媒介基础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为学生进入数字化学习环境奠定基础。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