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条公交线路途经地铁站外,但因道路条件限制,一条线路也未在此设站,市民出行换乘不便,要不要增加车站;地面公交运行能否更加高效、准点率更有保障……这些问题不仅是北京全市交通治理的重点任务,更是市民乘客最为关心的事项。


近期,在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的创新实践“每月一题”指导下,北京市交通部门秉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解决公共交通出行领域市民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不断完善地面公交调度体系、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每月一题”成为协调多部门办好北京地面公交领域民生实事的“黏合剂”。


多方协调,莲花桥地铁站外有了必要的公交换乘


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北京交通工作的重点之一,交通部门正努力让两者间的换乘更加便利。北京地面公交的“题”,正是要从给一个地铁站增设配套换乘公交站点说起。


10号线莲花桥站位于西三环,不仅客流量大,乘客换乘公交的需求也大。但受道路条件制约,D口(西南口)一直未能实现与地面公交的有效接驳,市民出站后如需去往东南、西南方向,得步行至其他车站乘车。


今年7月,62路公交车就在莲花桥地铁站D口外增设了一个站点。10月12日,记者在这个站点看到,它与地铁站的直线距离只有十余米,市民可实现地铁、公交无缝换乘。不过,这个改造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道路条件、交通流量等客观因素时刻制约着公交站的增设。


莲花桥地铁站D口外,62路公交车在此增设站点,结束了这里地铁、公交无法便利换乘的历史。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莲花桥地铁站位于西三环莲花桥桥区,车流量大、道路空间局促、高峰时段经常拥堵,增站后,公交车进站、出站过程中容易与其他车辆流线产生交织,容易给桥区‘添堵’。”北京公交集团线网中心负责人这样解释道,所以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能更科学地满足市民需求。


2021年起,北京市从上年度12345热线市民诉求中筛选出基层和市民普遍反映突出、长期解决不好、适合在市级层面制定新政策统筹解决的问题,采取高位推动、每月调度、重点督办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每月一题”成了督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地面公交问题,协力办好民生实事的“黏合剂”。


为了彻底解决地铁莲花桥站D口公交接驳问题,从2021年12月开始,北京公交集团与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研究解决,近两年来,不断研讨完善工程方案,并根据研讨结果组织施工调整。


此外,在地铁莲花桥站D口开展途经公交线路设站现场调研,由乘客通过投票形式选取出行需求量最大的公交线路,同时结合地铁出行数据及行业管理部门建议,选定一条途经线路增设站位。最终于7月17日为62路增设莲花桥站位,彻底解决了莲花桥地铁站D口无公交车接驳的问题,受到了周边市民的一致认可。


北京公交集团针对莲花桥地铁站D口增设公交站位的情况开展现场调研。北京公交集团供图


区域智能调度让公交出行更加准时高效


北京公交大厦四层,是统筹着北京公交集团运营车辆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最中心区域的巨大屏幕内展示着部分公交线路的实时动态,以及前一日的各项运营数据。


北京公交集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大厅。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公交集团运营调度指挥中心业务主管刘宇正在关注着重点线路的运转情况,他告诉记者,北京公交集团全部2.3万部运营车辆都安装上了全新研发的车载终端,能实现前端数据实时采集、秒级传输与状态监控,北京公交正在由点到面,逐渐变得更加智能。


以往市民在公交场站乘车时,时常会看到手拿纸笔的调度员,而如今调度员的身影越来越难见到,更多的地面公交线路纳入区域集中调度体系,原先分散在各个车队的调度员也都统一集中办公,公交运行效率更高。


采用这样的调度模式,既是北京公交顺应行业潮流之举,也与市民的实际诉求息息相关。


“乘客们对地面公交的希望一直是运行更加高效、准点率更有保障。”刘宇说,基于大数据,北京公交集团将原先分散在700余处公交场站的调度单元整合为40处区域智能调度中心,387个调度台支撑了1200余条线路的调度发车,所有常规线路已100%纳入区域调度。


采用智能区域调度后,调度人员有了更多的“工具”,可以远程指挥一线司机,运营效率提高了近1倍,发车准点率达到98%以上,提高了线路间隔匀整度,避免了“半天不来一趟车,三辆车集中到站”的情况。


10月11日上午10点,在位于海淀四季青的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金庄区域智能调度中心内,几名区域调度员在工位上紧盯着运行中的车辆信息。这里设有12个调度台,负责分属五个车队25条线路的日常发车、监控、调度指挥以及突发事件的决策处置工作。全天发送4868车次,日均运送乘客约19.35万人次,十分忙碌。


北京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金庄区域智能调度中心内,区域调度员在工位上紧盯着运行中的车辆信息。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地图上标注的道路内,有许多蓝色和绿色的汽车图标不断移动着,它们就对应着某条线路上运行方向相反的公交车。每名调度员面前一共有4块屏幕,可以分别显示车辆的运行轨迹、车内实时监控画面、车辆班次运行情况等各类信息。


具体而言,区域中心调度员可以通过新版智能调度系统,远程监控线路所有车辆的实时位置、车辆满载情况、两站之间道路通行情况等。在遇到道路拥堵、突发事件时,调度员在第一时间通过调取车载视频、查看GPS车辆实时定位系统、远程与司机语音通话等方式,掌握现场情况,作出判断,及时向司机下达调度指令,确保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秩序。在调度员的指挥下,不同线路间还能实现跨线联运,提高运力使用效率。


精细化管理创新,助力公交服务水平提升


实现“区域智能调度”并非调度优化的终点。为了真正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北京公交集团还会利用运营质量监控系统对所有线路的车次兑现率、满载率、大间隔、准点率等运营服务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乘客的间隔类诉求,对诉求量高的线路及时采取措施,提升运营保障能力。


类似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创新,也在助力北京地面公交服务水平提升。


北京市交通委地面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交通委高度重视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公交线路站点优化问题,与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地面公交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提升市民公交出行体验,让乘客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针对集中诉求分析,努力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公交轨道融合发展的要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6条,方便了271个居民小区的公交出行;今年以来共增设公交站位79处,增加线网覆盖110.7公里,新开通定制公交线路180条,12处区域新开通巡游定制公交,目前定制公交总数已达568条,并在朝阳、海淀、丰台和西城4个区试点开通27条通学公交线路,取得良好试点效果。


公交专用道使用政策优化调整,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放开部分专用道,通勤班车、校车允许使用公交专用道,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推动信号灯公交优先措施,通过共享公交车辆GPS等数据,在中关村大街、安立路等5条道路的10条公交线路上试点,公交车行至路口时若绿灯还有几秒,则会等待公交车几秒钟,保障公交车通行效率,取得较好效果。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