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白菜0.5元,白萝卜不到0.5元,大白菜更便宜,最低0.25元……这是近期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部分应季菜的市斤单价。碰上合适的点位和时间,哪怕是在市民家门口的农贸市场,也能邂逅一元钱一棵的大白菜,或是不到两元钱一根的大白萝卜。


自今年秋末冬初开始,应季民生菜的价格持续走低,不仅相对于去年同期的价格低了一大截,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个价格也是从2019年以来,近4年来的最低价。虽然城市的百姓吃上了便宜菜,但是田里菜农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据蔬菜产区的合作社介绍,以大白菜举例,当地农户每斤菜的收益已经不足1毛钱,很难收回成本。


11月24日,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大白菜标价为每市斤0.39元。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一元一棵大白菜,应季蔬菜价格触底


工作日的早晨,除了地铁、公交和环路,北京城市里的早市和超市蔬菜区可以说是市民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11月24日一早,在北京朝阳区一家京客隆超市,蔬菜货架边的称重台难得空闲,即便是大爷大妈们,也很少会在冬天囤菜了,但在三天两头买菜的日子里,大白菜、白萝卜仍是他们购物篮里出镜率最多的应季菜。


等到了九十点钟,超市摆放大白菜案台上的货就不多了。每市斤售价0.39元,约2.3元钱便能买走一棵近6斤的大白菜,产地为河北唐山玉田县,是当季大白菜最主流的产区。不远处,白萝卜0.89元一斤,圆白菜2.3元一个,产地也均是河北。


与超市一条马路之隔,在社区边的菜市场里,这些菜的价格还要更低一点,“圆白菜八毛一斤,大白菜三毛。”商贩不时招呼着买菜的人。家住在附近的居民林女士在菜摊儿前挑挑拣拣,她说这菜不如头几天下午的时候便宜,“当时买了一棵白菜,差不多八斤重,只花了一块钱。”家庭主妇们对菜价的变动最敏感,林女士说打从入了秋,应季蔬菜价格一天比一天价低,“估摸着,要算上前几年,今年的菜价也是最低的。”


这份估算确实没错。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以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2023年10月份的大白菜、白萝卜价格为近4年来同期最低,只略高于2019年。


每斤菜收六分钱,产地农户难回本


在城市里说起菜价便宜,市民聊的时候还带着点欣喜,可要到了田间地头,同样的话题,恐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河北唐山一位种植大户告诉记者,以目前的价格,许多农户已经无法收回种植成本。


他以当地大白菜的价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每亩地半年的租金少说要400元,种植期间所用肥料、农药、水电费约700元左右,这些年人工成本上涨,种植管理费用600元-700元,再加上买种子,每亩白菜的种植成本约在2250元,按照一亩地丰产1.2万斤大白菜来算,每市斤大白菜的成本将近2毛钱。


而种白菜的农户,每斤能卖出多少钱?这位种植户说,当地合作社一般会给农户以每市斤1角2分钱结算,但其中还包括砍菜、包装、运到货车前的人力成本,“也就是说,1毛2分钱,真正落在农户自己手里的大概只有一半。”


等大白菜运上了车,随车进京、进市场、进商超,还有一系列的物流费、进门费、管理费等等,种植成本、物流成本、加上销售成本组成了北京市民们在商超、市场看到的产品标价。


11月24日,在北京朝阳区的超市内,白萝卜每市斤价格为0.89元,不到2元钱可买走一整根。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白菜价格低是最明显的,同时甘蓝、白萝卜的价格其实也比往年低了很多。”上述种植户说,这样的低价在恍惚间总让自己觉得“梦回二十多年前”,“好像在记忆里,只有那个时候,大白菜的价格才能卖几分钱一斤。”


气候影响种植面积增长,消费地也成了生产地


应季民生菜的价格走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产量大幅增加和气候变化。唐山种植户提及今年夏季京津冀等地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灾区补种农作物时,大白菜和萝卜等种植周期较短的蔬菜就成了首选,造成这些菜的种植面积增长了不少。


国家蔬菜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秘书长尹作丰,告诉新京报记者,主要蔬菜品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导致当前的菜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本来我国的蔬菜供应是很充足的,品种和产能都比较富余,蔬菜面积今年又有增加,也就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


此外,尹作丰还介绍,近段时间天气变化影响下,产地蔬菜集中上市,也是许多应季民生菜价格低迷的原因。他介绍,10月份以来,从山东到甘肃,多个产区蔬菜的成熟日期并没有呈现像往年一样的时间差,加上亩产丰收,造成本来可以错峰销售的大白菜、萝卜、甘蓝等品种提前收获,市场一时间也难以承受。


种植户们也在采访过程中提到,曾经玉田白菜在冬季除了供给北京,也会运往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等地,可今年或因气候影响,同一时间,从前的蔬菜消费地,今年变成了生产地,也出现了倒挂的情况。


调整种植结构,农民更得懂农通商


除了气候的原因,尹作丰还指出,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消费的终端市场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收储蔬菜的商户少了,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市民也没了冬储大白菜的习惯,大白菜其实早就实现了全年供应,很多市民都是现吃现买。此外,其实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餐饮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也不如往年,一些超市、饭店蔬菜的销量是下滑的。”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22年和2023年大白菜价格走势。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截图


最后,尹作丰还指出,2023年的冬天,是新冠疫情三年后的第一个冬天。“我们感受到菜价低,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对比疫情三年中的蔬菜价格。而相比于当下,疫情中运输成本会更高、产销两地的畅通程度确实不及当前。今年冬天的民生菜价格更接近于疫情前,但在许多因素叠加下,甚至比疫情前的一些年份还要低。”


尹作丰认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种植户,都应理性看待市场经济的不规则变化,年年菜价有高有低,供应量有多有少,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其实很难做到平衡。


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影响生产。“农业绝对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它涉及气候、土壤、种子、肥料、病虫、营养等多个学科,现在也早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了。”在尹作丰看来,为避免出现“菜贱伤农”、菜价“过山车”式变化的情况,最需要做的是调整蔬菜的种植结构,这需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加大社会产业化服务的力度,对于涉农基本投入,要通过合理政策降低农户的使用成本和费用;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市场化推广,要给予支持,同时要加大涉农信息预警系统的普及和利用,支持行业组织发挥平台作用,并鼓励流通企业适度让利于民,与产地大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推动蔬菜产销良性发展。


“而对于农户,我们则希望大家能更主动地考察、关注销售市场的动态,多关注餐饮、零售市场的消费趋势,并敢于在可控范围内尝试新品种、新技术,避免再像往年那样‘赌博式’种地,得成为懂农通商的新农人。”尹作丰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